省林业科学院齐齐哈尔院分院2项
林草局计划指导性项目通过验收
由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承担的省林业和草原局计划指导性项目“长柄扁桃优良种源引选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和“樟子松梢斑螟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于2020年12月17日在哈尔滨通过了由省林业科学院组织的项目验收。


验收会由省林业科学院科技处处长、研究员于文喜主持。东北林业大学教授迟德富,黑龙江林业和草原局种苗站站长、研究员级高工庄凯勋分别任验收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
与会专家在分别听取项目负责人答辩后,就项目的指标完成、经费使用等情况进行了质询。验收委员会认为,项目组提供的验收材料齐全,完成了项目任务书规定的各项指标,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长柄扁桃优良种源引选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通过引种长柄扁桃内蒙古和陕西种源在黑龙江省西部开展了苗木和树木生长发育规律、物候期和适应性,优树和优良品系筛选,种仁营养成分、脂肪酸及矿质元素分析等研究,确定了最优的种子处理方式,筛选出5个优良品系。该项研究使长柄扁桃适生栽培区向北推进5~7 个地理纬度,扩大了栽培区域,为黑龙江省西部乃至东北部分地区增添了优良的防风固沙、园林绿化和木本油料经济林种质资源,对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柄扁桃引种栽培方面,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樟子松梢斑螟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项目通过开展樟子松梢斑螟发生规律、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了解到该虫以幼虫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钻蛀为害,造成樟子松流脂、立枯、风折,对樟子松人工林具有毁灭性危害。在黑龙江西部地区最少1年1代,以1~6龄(众数龄期)幼虫混合越冬。蛹期和成虫羽化期长达3个月以上,世代极不整齐,为害时间长,防治难度大。团队在发生规律观测的基础上,重点对防治方法和药剂筛选进行了研究,其中,采用“杀虫优”涂抹新鲜凝脂团进行防治,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对环境危害小,防治效果好,对该虫防控和保护现有樟子松造林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在樟子松梢斑螟综合防治技术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